妈妈年龄超过50岁的进——1/3老年女性患有这种病,致残率超50%,你得帮她提防!

2021-07-19来源:

核心提示:骨质疏松——一种骨骼中的骨量减少、骨强度下降,导致骨折危险性增加的全身性骨病,驼背、身高缩短、腰酸背痛、四肢无力这些症状的出现,很大程度上都是这种疾病在作祟。

你是什么时候发现父母开始变老的?

是脸上的皱纹多了?

是背开始驼了,身姿没有那么挺拔了?

还是把腰酸背痛挂在嘴边,体力不如从前了?

很多人以为,人上了年纪自然而然的就会出现以上的症状,但很他们不知道的是,让父母变“老”的除了蹉跎的岁月,其实还有疾病。骨质疏松——一种骨骼中的骨量减少、骨强度下降,导致骨折危险性增加的全身性骨病,驼背、身高缩短、腰酸背痛、四肢无力这些症状的出现,很大程度上都是这种疾病在作祟。

01 触目惊心的数据——谁能躲得过?

2018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首次中国居民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 ,其中女性患病率达32.1%,同龄男性患病率为6%,而65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更是达到了51.6%。

也就是说,近1/3的50岁以上女性和超过半数的65岁以上女性已经遭遇了骨质疏松。据估算,目前中国约有8000万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我国50岁以上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

02 步入中老年,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中招

从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中老年女性的患病率要远远高于同龄男性,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先来看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

新版的《中国人群骨质疏松症防治手册》认为,造成骨质疏松的病因有很多,成年期前获得的峰值骨量的高低和成年后的骨量丢失的速度是影响骨质疏松发病的两个重要因素。其中活性维生素D减少、甲状旁腺激素增加、降钙素减少、性激素减少、遗传因素、营养因素、运动和失重、吸烟嗜酒等因素,都会影响峰值骨量和骨量流失速度。

小鲸科普课堂

什么是峰值骨量?

如果把骨骼代谢比做银行存储的话,骨形成就好比存钱,骨吸收就好比花钱。在男性32岁、女性28岁以前,是骨量增长阶段,骨骼银行一直在存钱,在接下来的7到8年内人体骨量将达到最高峰,这个值就是峰值骨量。随后,骨质吸收开始大于合成,骨矿银行开始一直花钱,如果年轻时银行存钱多,那么老年后出现骨质疏松的时间也会推迟,程度也相对较轻,反之会较早出现且症状也更严重。

而女性比男性更易骨质疏松,首先是由女性的生理结构决定的,女性的骨骼本身就要比男性更加“纤弱”,同时,女性年轻时获得的峰值骨量一般都会比男性要低。

此外,女性在绝经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将会大幅下降,因而雌激素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也会迅速减弱,骨骼的破坏加快,相较于男性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如果女性患有卵巢和子宫相关疾病或因手术切除的,将给体内雌激素的水平带来更大的影响。

在“存量少”“流失快”的双重作用下,导致了女性与男性相差较为悬殊的患病率。

03 骨质疏松可怕的是“驼背”?不!是骨折甚至死亡

在骨质疏松的初期,腿脚无力、腰背疼痛的症状十分容易被人忽视,等年纪再大一些,出现弯腰驼背、身高缩减才开始从体态上展现出来。而更可怕的不只是这些,是脆性骨折!对骨质疏松患者来说,只需要轻微外力就会导致骨折,这个外力可以有多轻?

可以是一个喷嚏——肋骨骨折,一个趔趄——脚踝骨折,一次跌倒——髋部骨折......

那么,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折的概率高吗?中国疾控中心《骨质疏松防治宣传手册》中指出,目前全球每三秒就有一例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1/5男性、1/3女性将在50岁后遭遇一次骨折。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主要脆性骨折病例数约为269 万例次,到2050年病例数估计将达599万例次。

年轻人骨折,一般几个月后基本能够恢复,但如果是老年人发生脆性骨折,那么风险将是“致命性”的,这是由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特点决定的。

《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2017年)》中指出,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多为粉碎性骨折,复位困难且恢复较慢,同时由于骨质量差,内固定物及植入物易松动、脱出,植骨易被吸收,这都将影响骨骼的恢复。而且一旦发生骨折,将发生快速骨丢失,骨质疏松也会加重,同一部位发生二次骨折的风险也明显增大。

如果一旦不幸发生髋部骨折,那么将会有超过20%的患者会在1年内因伤后卧床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褥疮、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死亡,存活者中50%以上会有不同程度的残疾。20%的患者将在1年内再次骨折。

04 骨质疏松“防”是关键

那么,骨质疏松该如何防治,我们在2018年发布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社区诊疗指导原则》中找到了答案。基础措施有两项,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和骨骼健康基本补充剂。

1、骨健康基本补充剂

包括钙剂和维生素D,有效的抗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应在充足的钙剂和维生素D补充的基础上,具体推荐量见下表。

钙和维生素D推荐摄入量

2、调整生活方式

加强营养、均衡膳食:建议摄入富含钙质、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推荐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0.8~1.0g/kg体质量,并每天摄入牛奶300mL或相当量的奶制品。

充足日照:建议上午11点至下午3点之间, 尽可能多地暴露皮肤于阳光下晒15~30min(取决于日照时间、纬度、季节等因素)。

PS:保持充足日照是为了帮助身体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如果没有条件坚持每天晒太阳,可以通过直接服用悦而维生素D滴剂来补充。

规律运动:适合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运动包括负重运动及抗阻运动,推荐规律的负重及肌肉力量练习,以减少跌倒和骨折风险。

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尽量避免或少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此外,必要时还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干预,包括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其他机制药物和中药的使用等。

《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中国40-49岁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只有0.9%的患者知晓自己患病,50岁以上患者患病知晓率也仅为7.0%,绝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患上骨质疏松,直到出现骨折后才引起重视。因此,面对骨质疏松这种“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三高疾病”,我们要做的就是提醒每一位潜在患者,定期测量骨密度,在骨折发生前,为骨矿银行做好储备,应对骨质疏松。

文献引用

1.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2019). 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及“健康骨骼”专项行动结果发布.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7(12):317-318.

2.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2017).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10(5): 413-443.

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4.中国疾控中心《骨质疏松防治宣传手册》

5.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6.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质疏松学组及《中华骨科杂志》:《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2017年)》

7.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社区诊疗指导原则》2018年

内容参考:科普中国、健康时报、环球时报、生命时报、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