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卫生部发布的《防治骨质疏松知识要点》中明确指出了骨质疏松的九大误区,每个误区都是急需通过健康传播澄清的,使骨质疏松能够得到更好的防治,以免延误治疗造成骨折等严重后果。因为,髋部骨折后第一年内由于各种并发症死亡率达到20%—25%。存活者中50%以上会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骨质疏松是可防可治的,但目前大众在防治方面存在诸多认知的误区,关键要提高对该疾病的重视,及早预防,密切监测和规范治疗。
误区中包括:
误区一:补钙等于治疗
骨质疏松是人体内的破骨细胞影响大于成骨细胞造成的,简单讲就是骨骼流失速度超过形成速度造成的,因此,治疗不是单纯补钙,而是提高骨量、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的综合治疗。患者应到正规医院的骨质疏松相关科室规范治疗。
误区二:喝骨头汤能预防
实验证明同量的牛奶中钙含量远远高于骨头汤。同时,骨头汤里的大量脂肪会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其他危害。应注意饮食多样化,少油、不宜多吃高蛋白质和咖啡因的食物。
误区三:与年轻人无关
骨质疏松不是老年人特有,年轻人同样需要注意。人体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在30多岁达到最高的峰值骨量。峰值骨量越高,就相当于人体中的“骨矿银行”储备越多,到老发生骨质疏松的时间越推迟,程度也越轻。而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节食减肥,体重降下来的同时,对骨骼也产生了严重隐患。因此专家特意提示,减肥是减掉体内脂肪,不要同时减掉骨骼的重量,最好通过适量运动来保持体型。
误区四:老年人治疗为时已晚
很多老年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无法逆转,到老年期治疗已没有效果,为此放弃治疗,这是十分可惜的。
从治疗的角度而言,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所以,老年人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症,应接受正规治疗,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误区五:靠自我感觉发现
多数骨质疏松症病人在初期都不出现异常感觉或感觉不明显。发现骨质疏松症不能靠自我感觉,不要等到发觉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时再去诊治。
高危人群无论有无症状,应定期去具备双能X线吸收仪的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查,有助于了解您的骨密度变化。
误区六:骨质疏松症是小病
骨质疏松不只是平时的腰酸背痛而已,发生骨折的风险会大大增加。一旦跌倒就容易发生骨折,尤其是对老年人的髋部骨折危害极大。所以,生活方式调整、规范治疗和防止老人跌倒都是非常关键的。
误区七:无需看专科医生
对于已经确诊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应及早到正规医院,接受专科医生的综合治疗。
误区八:宜静不宜动
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强度需要不断地运动刺激,缺乏运动就会造成骨量丢失。体育锻炼对于防止骨质疏松具有积极作用。另外,如果不注意锻炼身体,出现骨质疏松,肌力也会减退,对骨骼的刺激进一步减少。这样,不仅会加快骨质疏松的发展,还会影响关节的灵活性,容易跌倒,造成骨折。
误区九:骨折术后就正常了
发生骨折,往往意味着骨质疏松症已经十分严重。骨折手术只是针对局部病变的治疗方式,而全身骨骼发生骨折的风险并未得到改变。因此,我们不但要积极治疗骨折,还需要客观评价自己的骨骼健康程度,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骨质疏松症,防止再次发生骨折。
问题解答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代谢性骨病,在此情况下骨变得越来越脆,导致骨折的风险增加,特别是在髋部、椎体和腕部。骨质疏松症的定义是发生在男性和女性中的一种以低骨量、骨组织微结构退变和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
由什么引起?
人类的骨骼一直处在重建的过程中,其间骨骼被不停地降解和再形成。两种类型的细胞介导了这一过程,成骨细胞负责产生骨基质和完成骨矿化,破骨细胞则负责分解骨。然而,如果机体内骨吸收的速度快于骨形成的速度,那么经过一段时间,骨密度就会下降。
绝经期前的女性对骨质疏松症具有相对良好的抵御能力,因为雌激素可以刺激健康骨的形成。绝经后,雌激素的生成量减少,从而明显增加了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风险。男性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年龄大于女性,危险因素包括种族、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睾酮水平和骨质疏松症的家族史等。
其他与骨质疏松症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钙摄入量低、维生素D缺乏症、先前发生过骨折或有骨折家族史、神经肌肉疾病或者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长期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等。其中多种因素都可以对骨密度产生影响,而骨密度是骨折风险的最佳预测因子。
有哪些症状?
骨质疏松症被描述为“小偷”,因为它偷走了骨强度,使骨骼变得更加易于折断或破裂。骨质疏松症的早期体征包括身高降低,由于椎骨压缩性骨折而导致脊柱逐渐弯曲。但是,第一次看到明显的骨质疏松症“症状”往往是在骨折之后,这也是该病被称为“悄无声息的流行病”的原因——出现并发症之前,人们通常不会意识到自己患有骨质疏松症。
如何诊断?
诊断工具中最常用的是骨密度检查,而应用最广泛的是双能X线骨密度仪扫描。利用这种无痛的和非侵袭性扫描可以通过双能X线测量椎体和髋骨的密度,使医生对患者的骨质疏松症进行诊断和监测。在世界卫生组织指南中提出,当骨密度评分大于2.5SD时,可以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链接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年)》发布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学会5月13日发布《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年)》。此次发布的“2011年新版指南”高度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三原则,对2006年出版的《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临床诊疗指南》进行了更加详细、严谨、科学的修订,着力突出预防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重要性,强调临床治疗的实用性,为广大医护工作人员提供了最权威的诊疗参考。
徐苓教授介绍说:“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却十分隐蔽的疾病,患者对于‘静悄悄的’骨质疏松症治疗意识淡薄,常常发生了脆性骨折后才如梦方醒,而防治骨质疏松的根本目标就是预防骨折。新版指南的一大特点就是强调通过‘骨质疏松风险评估’发现那些没有骨折却存在骨折高风险的目标人群,从医生坐等患者发生骨折来求医转变为提前发现具备骨折高风险的非骨折患者,及早诊断,及时治疗,以避免骨折的发生。从‘下医治已病’进步到‘上医治未病’。这一进步是医学发展和医疗水平提高的重要体现。”
相关阅读链接:
(责任编辑:韩欢)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预防骨质疏松成为全国热潮,想要预防骨质疏松就得补钙?补钙就能预防骨质疏松?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本期食话实说,从营养学角度为你分析补钙的那些事。
擅长领域:四肢长骨干骨不连、骨折延迟愈合、大段骨缺损、各种急性和慢性骨髓炎、骨感染的治疗;骨折畸形愈合、骨折成角以及先天性肢体畸形(肘外翻、膝内翻、膝外翻、马蹄内翻足、高弓足、脚趾短小,脚踝畸形)的矫正;各种肢体不等长的肢体延长手术(骨延长、肢体均衡术);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显微移植修复与手部功能重建。此外,对足踝部创伤后遗症如跟骨陈旧骨折、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疑难距骨坏死Chopart及Lisfranc关节陈旧损伤的治疗也有深入的研究
擅长领域:脊柱、四肢畸形的矫治,脊柱侧弯畸形,髋关节脱位及发育不良,马蹄内翻足畸形,先天性胫骨假关节,股骨头坏死,髋内翻畸形,脊柱、四肢骨折,骨髓炎的治疗,脊柱及四肢关节结构的治疗,脑性瘫等神经肌肉疾患。
擅长领域:脊柱侧弯的矫形、胸腰椎椎管狭窄的减压固定、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型(PKP)、腰椎滑脱的开放复位内固定、髋膝骨性关节炎的阶梯治疗(保守治疗、关节镜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