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有云, “人老腿先老”。不少中老年人都有这种感觉,上下楼梯、长时间步行、久站或者天气变化时会觉得膝盖疼痛、活动费力等等。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于清宏教授表示,中老年人膝关节最常见的疼痛原因是骨关节炎。他介绍,60岁以上人群骨关节炎的发病率达到50%,75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则高达80%,我国至少有5000万骨关节炎患者。然而,由于骨关节炎破坏的软骨不能再生,骨关节炎属于一种慢性长期疾病,目前尚不能治 愈。其治疗关键在于长期平稳的抗炎,同时,还需要患者积极主动地生活、控制体重、按时就诊和随诊。
专家简介:于清宏 主任医师、教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
50%的60岁老人患膝骨关节炎
中老年人膝盖疼要留意
于清宏介绍,骨关节炎是最常见的一种慢性关节疾病,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和骨质增生为主要特征。临床上,膝关节受累最常见,占整个骨关节炎的73%,膝关节疼痛是骨关节炎最常见的症状。
疼痛是骨关节炎最主要的表现,在症状初期多为轻度或中度间断性隐痛,随着病情的进展,晚期的骨关节炎患者则发展为持续性疼痛或夜间痛。此外,关节肿大变形、关节无力、晨起时关节僵硬发紧、活动时出现骨摩擦音、存在活动障碍等都是骨关节炎常见的表现。
骨关节炎的发病率在中老年人群中非常高,数据显示,60岁以上人群骨关节炎的发病率达到50%,75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则高达80%,我国至少有5000万骨关节炎患者。于清宏提醒:“当中老年人有腿沉,蹲起不便,上下楼梯膝盖疼痛等症状,要留意骨关节炎的发生。”
“虽然骨关节炎‘很常见’,但是它带给患者的危害不容小觑。它会导致患者活动受限,不能进行主要的日常活动。对于膝骨关节炎的患者来说,他们的个人护理、日常需求均需要他人的帮助。不仅如此,骨关节炎还是除脑血管病外造成我国居民肢体残疾的第二大原因。”于清宏表示。骨关节炎还会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有统计发现,骨关节炎等关节炎的总体医疗费用超过冠心病、糖尿病、抑郁或卒中等常见慢性病。
疼就吃药不疼就停药?
长期抗炎才是治疗关键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关节软骨不可再生,骨关节炎是一种慢性长期疾病,目前尚不能治 愈。”于清宏教授说到,“对于骨关节炎,目前我们的治疗目标就是缓解疼痛,阻止和延缓疾病的进展,保护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据介绍,骨关节炎的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非药物治疗如生活方式改变、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当有症状发生,应先前往医院就诊,改变生活方式,减少负重,‘省着点‘用”,于清宏表示,“如果非药物治疗无效,临床上多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来抑制骨关节炎患者的炎症反应,中末期则需要手术。”
研究表明,炎症是导致骨关节炎疼痛的原因之一。而骨关节炎疼痛使患者不得不减少关节活动量,活动量的减少又会导致关节僵直、肌肉萎缩,增加关节外伤可能,由此衍生出一个恶性循环,最终发展为膝关节活动性的完全丧失。同时,疼痛还能够引起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心律失常,也能够让人呼吸急促、血糖升高,严重时可以使人休克,一些长期的慢性疼痛还可导致恐惧、失眠、焦虑等一系列的心理改变。
“非甾体类抗炎药“,听起来有点陌生,事实上,它作为是抗炎镇痛药的一大类,应用非常多,”处方量超过抗生素“。于清宏表示。然而,目前中国骨关节炎患者的抗炎镇痛的现状不容乐观,就诊率低、晚确诊、患者依从性差是其主要特点。数据显示,在我国骨关节炎医院就诊率仅50%,膝骨关节炎患者从出现疼痛到确诊的时间长达2年之久,91.6%的患者在出现膝痛时才随诊。
针对“痛就吃,不痛就不吃”这种普遍现象,于清宏表示,痛的机制非常复杂,骨关节炎的疼痛与炎症因子有关,对于骨关节炎来说,不光要止痛,还要去抗炎。而“不痛”并不代表炎症因子也消失了。因此,在短期服用药物止住疼痛之后,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抗炎治疗,一般来说,慢性骨关节炎的患者,需要3-6个月的长期抗炎,然后再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减量或者停药。
还有患者觉得长期吃药副作用大,而选择不吃。于清宏表示,炎症会不断加重骨关节炎,而软骨又不能再生,控制炎症,阻止病情进展,提升生活质量非常重要。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的选择上,相对传统药物,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等新一代药物,胃肠道风险更小,更安全,并对软骨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于清宏提醒,“老年人往往患有多重慢性病,用药需要特别当心,要在医生指导下服药,并进行监测。”
于清宏教授特别强调,进行骨关节炎早期诊断和专业指导刻不容缓,为了保证治疗的持续性,关节炎和慢病自我管理,特别是疾病教育管理还需要不断强化。医护人员需要告知患者长期平稳抗炎的重要性,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以延缓疾病进展。同时,医护人员还需要鼓励患者积极主动地生活、控制体重、按时就诊和随诊,并遵照医嘱长期坚持服药,力争维持住自己当前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