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腰段有5节腰椎,椎体之间夹着椎间盘。椎间盘的结构类似小圆饼,周围由坚韧的纤维环包绕,中央是胶状的髓核。它的作用是协助脊柱运动,缓冲应力,保护椎管内的脊髓和神经。第4、5腰椎,以及第5腰椎和骶椎之间的椎间盘,因为处于下方,受到的应力最大,活动最多,容易损伤,发生退化。在外力作用下,纤维环断裂形成破口,中央的髓核向后移位,即称椎间盘突出。
突出椎间盘压迫、刺激附近坐骨神经根,病人感到一侧腰部疼痛,经臀部、大腿后方一直向小腿及足部放射,并伴有小腿或足部麻木。严重时出现跛行,咳嗽、用力排便时症状加重。这种症状便称为坐骨神经痛。据统计,大约90%的坐骨神经痛是由腰椎间盘突出所引起。少数腰椎间盘突出可能仅引起腰痛,而无腿痛;有的引起间歇性跛行(行走几分钟后下肢即感到酸胀无力,休息或蹲下后减轻);严重的中央型突出可引起瘫痪、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但腰椎间盘突出不等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医生们注意到,少数人因其他原因,甚至是健康体检,作了CT、MRI或腰椎管造影检查,发现腰椎间盘明显突出。但仔细询问、反复检查,却没有任何腰腿疼痛症状,一切如常。
另一方面,有些坐骨神经痛症状很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不能站立行走,不得不卧床休息,经过腰背肌功能锻炼、推拿、牵引、封闭、理疗、针灸、贴膏药、拔火罐、配戴腰围等非手术治疗,腰腿疼痛等症状完全消失,作CT、MRI或腰椎管造影复查,腰椎间盘突出却依然如故。但这时他们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病人了。
由此可见,“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必须加以区别。
腰椎间盘与人体其他结构一样,随着年龄增加,必然会发生老化退变。退化了的腰椎间盘,含水量大大下降,弹性不足。在身体重力作用下,高度降低而变扁,向四周膨出。有些人膨出范围可能比较小,有些人可能大一些。这属于生理性变化,只要不压迫神经,就不致引起腰腿疼痛症状。
神经根受到压迫,也不一定就发生症状。只有受到压迫后发生充血、水肿或粘连等病理变化,释放出炎症因子,刺激纤维,才会产生疼痛。有些腰突症病人经过非手术治疗,突出仍然如故,而炎症反应消退,症状因而大大减轻。此外,可能还有一些目前尚不清楚的机制在起作用。
需要治疗处理的是有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至于没有症状,仅仅在CT、MRI或腰椎管造影表现出腰椎间盘突出者,不必采取治疗措施,只要注意预防,防止劳损、扭伤,诱发成“症”即可。
对CT、MRI或腰椎管造影显示腰椎间盘突出,医生会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以免将其他病变引起的症状轻易归咎于突出椎间盘,搞“冤假错案”,甚至将它轻易切除。
如果因为体检或其他原因,查出了腰椎间盘突出,只要没有症状,注意观察随访就行了,大可不必忧心忡忡,反复求医。尤其要指出的是,当前医疗市场竞争激烈,有些人以赚钱为唯一目的,对没有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危言耸听,劝说病人花钱进行“早期治疗”。而有些治疗方法,如手术切除、经皮椎间盘切吸、经皮椎间盘内臭氧注射,花钱不说,对身体造成一定损害是不可避免的。
还要提请注意的是,如果过去有坐骨神经痛症状,作CT、MRI或腰椎管造影也证实腰椎间盘突出,但经过治疗后症状消失,尽管作CT、MRI或腰椎管造影复查突出仍然存在,也大可不必怀疑治疗效果。只要症状消失,就说明治疗有效,达到痊愈。
(实习编辑:古茜文)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