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痛,肩膀痛,腰杆痛,大家都喊腰背疼痛,这一现象正在引起人们关注。
腰背疼痛的人越来越多正在接受推拿治疗的某财政局干部黄先生说,长期在办公室里伏案工作落下了颈椎病,一直抽不出时间专门治疗,搞成了慢性病了。现在,如果自己在前面走、后面有人招呼的话,一回头就会晕倒。
“唉,快要退休了,再不治疗不行了!”在政府部门工作了几十年的卓老先生说,他从四十多岁就开始觉得从脖子到后背总是不舒服,有时甚至后脑勺麻木。近年出现心慌,以为是大脑或者心脏出了毛病,吃了不少补品,也到省城大医院检查过几次,但是没有解决问题。最近确诊为交感型颈椎病,坚持治疗一个多月来病情出现好转迹象。
在某广告公司做平面设计师的小熊才38岁,最近查出患了腰椎管狭窄病。他说,自己经常出现间歇性跛行,“走路走不过百米,骑车不过千米,心情很是沮丧,被迫放下工作来看医生。”常见的腰背疼痛主要由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引起。经常伏案工作的“办公室一族”,当然也包括一些经常长时间上网、打牌的人,十有八九都或轻或重落下了颈椎病。过去五十岁以上人群属高发人群,现在已出现年轻化趋势,不少人三十几岁就喊腰背痛。
专家解释说,体力劳动者尤其是干重体力活的人更容易患上腰背痛疾病,这种疼痛一般是多次劳损或轻微外伤积累而成的。疼痛背后:劳损像病毒一样慢慢侵入人体正在为一位病人扎银针的骨科主任杨安礼告诉记者,引起人们腰背疼痛的主要致病因素有两个:劳损和外伤。一般患者主要是劳损累积而形成慢性疼痛,这种疼痛虽然不会致使人瘫痪,但直接导致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下降。
来自市区某电力公司的老柳在谈到自己患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后的感受时说,腰背长期疼痛不适,白天活动受限,晚上睡觉姿势难择,而且经常为自己的健康过度焦虑,做啥事都没劲。
从枕后顺延着往下,一直到肛门处的尾骨,就是一个人的脊柱。最上边的是颈椎,紧接着是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而人们的脊柱病痛多数都集中在颈椎和腰椎,患者自述多称自己“腰背腿疼痛”。
就长期劳损引发的脊源性疾病来说,其诱发或者复发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是性格因素,个性较强、性急的人易患病。二是生活方式因素,生活节奏过快、固定姿势过久、肌肉过度疲劳易患病。经常有咽喉部炎症的人易引发颈椎病,而有遗传病史者、过多吸烟者、糖尿病患者、妊娠期妇女、身高超高者、大便和打喷嚏用力不当导致腹压增高者,极易患椎间盘突出症。三是职业因素,从事长期伏案工作的、固定姿势过久的工种,如机关工作者、教师、医生、记者、电脑操作人员、空中作业的架线工和建筑工等,都是脊源性疾病的高发人群。
呵护脊梁:专家提醒走出防治误区
其实,许多患者并不重视自己的腰背疼痛问题,要么认为小疼小痛没什么,要么认为是不小心“闪了腰”或者“睡失了枕”,要么认为任何人迟早都会腰背疼痛,没什么大不了,过几天就会好。结果病情越拖越重成了慢性,给治愈带来相当大的难度。
脊椎疾病成因复杂,症状多变,病程较长,容易反复,治疗和防护的根本办法是自己合理调配伏案工作时间,做到张弛有度、避免腰颈劳损过度,建议大家养成做颈椎“米”字操和腰椎“飞燕点水”等运动的习惯,加强颈和腰的功能锻炼。
对于患者来说,及早到医院就诊是解除病痛的根本办法。他希望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注意走出几个误区:不要把腰背疼痛当作是贴贴膏药、服几片药丸就可痊愈的小病,不要轻视必要的专业检查,不要把检查手段当作治疗措施,不要把仪器等辅助治疗手段当做起关键作用的治疗手段,不要期望三两次治疗就能达到需要一个疗程才能产生的疗效,不要轻信广告上的特效药物仪器和民间秘方偏方。同时不要把骨质增生当成病,背上思想负担。
要从根本上解决腰背疼痛问题,必须以推拿、针灸、牵引、中药熏蒸、中西医结合调理等手段为主体,配合小针刀、中频、微波等现代化治疗仪器辅助治疗,才能达到治病目的。
(实习编辑:曾文璧)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