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穿纸尿裤导致O型腿?ON!罪魁祸首竟是它!

2018-08-01来源:

核心提示:“宝宝还是不要经常穿纸尿裤,容易变O型腿”在不少宝妈群中都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纸尿裤真的会让宝宝变O型腿吗?相信纸尿裤会说:“这个‘锅’我们不背!”没错,其实,造成宝宝O型腿的真凶另有其“人”,它就是——维生素D缺乏!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看完小编的文章你就明白了。

  “宝宝还是不要经常穿纸尿裤,容易变O型腿”在不少宝妈群中都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纸尿裤真的会让宝宝变O型腿吗?相信纸尿裤会说:“这个‘锅’我们不背!”没错,其实,造成宝宝O型腿的真凶另有其“人”,它就是——维生素D缺乏!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看完小编的文章你就明白了。

  什么是O型腿?一

  O型腿如字面意思,腿型呈O型,两个膝盖不能接触,也称罗圈腿,在医学上叫做“膝内翻”,按成因不同,分为生理性O型腿和病理性O型腿。尤其是病理性O型腿,除了会影响形象,看起来不美观,还会对膝关节造成损伤。因为关节软骨损伤具有“不可逆性”,损伤之后软骨很难再生,所以及早预防和治疗十分重要。

  实际上,孩子的腿型发育是一个旋转的过程。在1岁半以前的婴儿期,婴儿腿型呈现15°左右的内翻,往往表现为O型腿;到了1岁半左右时,孩子的腿型逐渐外旋而变直,则变成了直腿;2岁半至5岁时,腿型开始出现膝外翻,表现为轻型的X型腿;到了8岁左右,孩子的腿基本上长成了成人的腿型,即5度~15度的X型膝外翻。

  也就是说,孩子在不同阶段表现出的O型腿绝大多数都会自行矫正,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只要多注意观察即可。但如果双腿的“O型”不对称,或者角度过大,或是不合乎生理年龄变化,就有可能属于病理性O型腿了。

  导致宝宝病理性O型腿的原因一

  综上所述,真相只有一个,纸尿裤主要接触的是宝宝的髋部和大腿根部,并没有接触到宝宝的膝关节和小腿,说纸尿裤影响宝宝腿形,没有任何依据。那么,排除生理性O型腿的原因,导致宝宝病理性O型腿的“罪魁祸首”是谁呢?

  1、维生素D缺乏

  实际上,造成“O型腿”或“X型腿”最常见的原因,是缺乏维生素D。维生素D的缺乏从导致体内钙、磷代谢紊乱,造成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激期的表现。而在此之前,会有易激惹、烦躁、夜惊、多汗、枕秃等维生素D缺乏的初期症状表现出来。

  我们都常常能够碰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家长在发现孩子腿型角度过大时,便自然地认为是缺钙造成的,于是开始盲目补钙。其实,孩子在保证喝到足量乳汁或配方奶粉的情况下,很少会出现缺钙的问题,但却极易缺乏维生素D。

  因为母乳中的维生素D含量很少,纯母乳喂养的婴儿更应该补充维生素D。盲目地补钙只会影响孩子的胃肠道和肾器官等,甚至引起高钙血症而引发肾结石。因此,家长在喂养孩子时,应该在保证足量奶的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补充维生素D,它能有效促进钙磷的吸收和利用,预防佝偻病的发生。

  至于补充多少维生素D呢?2015年6月26日中国卫计委发布《中国育儿标准—0~6岁儿童健康管理技术规范2015版》规定:

  (1)为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出生后数天即可开始口服维生素D,每天400 IU~500 IU。

  (2)早产儿、双多胎生后即加服维生素D,每天800 IU~1000 IU,3个月后改为400 IU~500 IU。

  2、站太早,走太早

  宝宝生长发育都是循序渐进的,有的宝宝五六个月就迫不及待的想站起来,而家长也任由宝宝长时间站立,小宝宝腿部骨头软,骨骼发育无法适应运动强度,很容易压迫变形,形成O型腿。宝宝长到6个月时,可以适当进行撑站练习;8~9个月时,可以进行扶站练习;到了10个月,则可以进行独立站(但是时间均不宜过长);11月时可进行走步训练;1岁左右训练牵手走,1岁2个月时训练独立走。

  此外,学步车对宝宝的健康也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学步车会压迫宝宝的髋关节,导致宝宝的平衡能力失调,妈妈们一定要慎用。

  3、先天性骨骼异常

  先天性的骨骼发育不良、成骨不全、外伤、肿瘤等也都有可能导致O型腿等,但这些情况都比较罕见,只要宝宝出生后检查是没问题的,妈妈就不必担心。

  家长们要注意,如果是因缺乏维生素D导致“O型腿”,到了2岁半后,便很难通过药物纠正了。因此,对于3岁前的宝宝,要科学补充维生素D,这才是是预防宝宝O型腿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