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暴力作用造成颈椎骨折脱位,通常合并不同程度和类型的脊髓损伤。但是,某些十分严重的骨折脱位却不伴有或仅有轻微的脊髓或神经根损伤,这种特殊类型的损伤,对伤者是幸运的。
【诊断】
如果仅有明确的颈椎损伤史,而局部症状明显仍不能作出最后诊断时,X线检查是确认的主要依据。常规拍摄颈椎正位片,以显示棘突是否向侧方移位和椎间关节的变化;左右斜位片,用以了解椎间孔和侧后结构变化情况;前曲和后侧位后(应在医师监督下进行摄片),其主要表现如下:
1.颈椎椎体向前脱位及双侧小关节脱位。
2.一侧小关节向前脱位,椎体向侧前方脱位,其中椎弓和小关节突骨折。
3.椎体前脱位合并椎体前缘骨折。
4.颈椎后结构无骨折,则脱位脊柱上下位脊椎的棘突呈扁形分开;椎弓骨折者其椎板和棘突与下位脊椎正常排列。
损伤节段的断层摄片和CT扫描显示细微或隐匿的骨关节损伤,MRI成像可将脊髓形态和椎管相互关系加以显示。
【治疗措施】
非手术治疗
急诊处理应十分注意损伤机制,一经诊断后不可将颈椎伸展,以防颈脊髓损伤,宜应用枕颌带牵引或颅骨牵引,牵引的方向使颈椎略屈曲位。牵引重量应与合并脊髓损伤的骨折脱位一样,以2~3kg开始,在密切观察下逐渐加重。一经复位,将颈椎维持在生理位,3周后用头颈胸石膏固定,为期3个月。牵引过程中如果出现神经刺激或压迫症状应调整牵引重量和方向。症状不消失或有加重倾向应立即中止牵引,不能为求得复位而损伤脊髓。采用维持重量牵引3周,尔后石膏颈领固定,待后期手术固定。
手术治疗
手术的目的在于重新获得颈椎的稳定性,并恢复或扩大损伤节段的椎管,防止以后慢性压迫的出现。手术经前路切除损伤节段突向椎管的椎体后缘骨质,操作必须细致,严防损伤脊髓,并将自体髂骨植入其间隙,确保颈椎前结构获得骨性融合,以达到稳定的目的,术后应用石膏颈领固定3个月。
【发病机理】
屈曲性暴力是造成颈椎骨折脱位的主要原因。骨折脱位引起颈椎管局限性狭窄,极易损伤脊髓,尤其在颈5~7的颈膨大处的骨折脱位,更易合并脊髓损伤。在正常解剖时,颈3~7的椎管矢状径约为14mm,如果在12mm或12mm以下,脊髓就会受到压迫。因此,骨折脱位时椎体前移达椎体矢状径的1/3~1/2,脊髓受压就很难幸免。
根据损伤史和X线特征,具有明显骨折脱位,而脊髓能够幸运的未遭受损伤者,其主要原因是颈椎脱位时,受力的脊椎之间,在椎体间形成支点,后结构产生张应力并可将后部的棘突、椎板之间张开,椎板间韧带被撕裂,同时伴有椎弓骨折,颈椎管前后结构分离,造成足够的安全间隙,脊髓可能向后退让呈屈曲状而免遭压迫。伤后患者的颈项肌肉紧张,以使颈椎在屈曲位置上固定,不致发生脊髓损伤。
【病理改变】
这种类型的颈椎骨折脱位有两种变化。一种合并椎弓骨折者,椎体向前移位,而椎弓、椎板和棘突仍留在下位脊髓水平并呈正常序列(图1)。另一种椎弓骨折,其椎弓等结构与上位脊柱后结构呈正常连结序列,脱位的两个脊椎椎弓、椎板和棘突分别向上下方分离张开(图2),而椎弓骨折者后结构张开在脱位椎体上方的椎弓间。骨折脱位节段的脊髓并不与脱位脊椎同步成角,而是向后移动离开椎管前壁的骨性突起。作者对此类患者作椎管造影,并能清晰显示出移位脊髓的外观。Blothman也观察到这种脱位,尽管引起相当多数的脊髓损伤,但也有部分此类损伤者神经组织并未遭受到损害,并认为可能同损伤节段的后结构破坏并向椎管外侧分离有关。
【临床表现】
这种无脊髓压迫症存在的颈椎损伤,四肢和躯干的感觉、运动功能的排尿排便功能均表现为正常或仅有神经根刺激症状。损伤部位表现的局部症状是本类型损伤突出的临床表现。
1.颈部疼痛:疼痛部位多在损伤节段,但也有涉及整个颈部,并可有压痛。
2.颈椎呈前屈畸形或呈僵硬状:表现为强迫性头颈前倾并呈僵硬畸形。
3.运动受限:颈部运动范围减少,有时旋转也受限,这与损伤节段疼痛和肌肉痉挛有关,患者自身的不安全感也是运动受限的原因之一。
4.肢体:四肢和躯干感觉正常,运动不受限,腱反射无异常,无锥体束征。
更多骨科最新资讯,请关注39骨科频道——中国第一骨科门户
(实习编辑:吴春丽)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